古河型演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20
作者
王随继
倪晋仁
王光谦
机构
[1] 清华大学
[2] 北京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古代; 河流沉积; 类型; 河流相; 沉积模式; 演化; 空间分布; 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古代河流沉积体系中识别出了河型随时间演化的 6种模式 :辫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辫状体系 ,辫状体系→网状体系 ,网状体系→辫状体系 ,网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网状体系。依据具体实例讨论了 3类河型的 6种转化模式的特点及其成因 ,分析了对应于各演化模式的古河型可能的空间分布特征。系统总结了古代冲积河型演化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①河道比降 ;②河岸及河漫滩物质组成 ;③植被覆盖度 ;④流域来沙量大小及来沙组成 ;⑤流量变率 ;⑥气候因素 ;⑦构造因素 ;⑧海平面变化。认为这些因素对河型的控制往往彼此相关 ,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其影响作用的相对大小有所不同。与现代冲积河型空间转化的影响因素相比 ,地质构造作用和古气候变化是古代河型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5+14 +1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物特征的河流新分类
    王随继
    任明达
    [J]. 沉积学报, 1999, (02) : 75 - 81
  •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下中侏罗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M].李宝芳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
  • [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M].李思田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