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河流的河相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以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云南河段为例

被引:10
作者
王随继 [1 ]
魏全伟 [2 ]
谭利华 [2 ]
闵石头 [1 ,3 ]
冉立山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山地河流; 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 云南;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P931.1 [流水地貌学、湿润地貌学]; P941.77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河相关系理论迄今总是应用于冲积河流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未应用在非冲积性山地河流的研究中。河相关系理论是否适用于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该研究选取滇西山地河流,以怒江道街坝、澜沧江旧州和景洪、以及金沙江石鼓4个水文站的历年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上述4站有水文资料记载时段的历年及多年的流量~河宽、流量~水深、流量~流速关系,揭示其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河相关系理论在研究非冲积性河流当中同样存在很好的效果,表明山地非冲积性河流与冲积河流在河道演变中遵循类似的规律。研究区北段从西部的怒江到中部的澜沧江,再到东部的金沙江,其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与它们受到构造抬升的影响减弱相适应。澜沧江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在北部相对不明显,在南部则相对显著,这与其南北两段的地貌分异有关,也与中下游的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起南部河床的冲淤强度的增大有关。系数积及指数和表明,山地河流由于受到基岩边界的影响,其流水断面的调整中河宽、水深和流速之间的协调能力比冲积性河流的小。另外,建立了流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之间的河相关系式,丰富了河相关系的研究内容,并在研究区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流量预测或断面形态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分析河相关系时的补充条件分析 [J].
方春明 .
泥沙研究, 1999, (02) :67-73
[2]   河相关系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间关系 [J].
倪晋仁 ;
张仁 .
地理学报, 1992, (04) :368-375
[3]  
河床演变学[M]. 科学出版社 , 钱宁等 著, 1987
[4]  
The width of a bankfull channel;Lacey’s formula explained[J] . Hubert H.G Savenije.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3 (1)
[5]   Hydraulic geometry and maximum flow efficiency as products of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J].
Huang, HQ ;
Nanson, GC .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2000, 25 (01) :1-16
[6]  
Analytical derivation of at-a-station hydraulic geometry relations. Dingman,S.L. 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