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4种人工林凋落物动态特征

被引:73
作者
邹碧
李志安
丁永祯
谭万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物; 凋落物蓄积量; 南亚热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过程的重要环节。研究了南亚热带4种常见人工林凋落物特征,材料取自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人工林栽植于1984年,从2002年至2003年进行了每月凋落物测定,同时测定了地表凋落物量。人工林凋落物总量大小依次为马占相思(10.433 t/(hm2.a))>大叶相思(7.538 t/(hm2.a))>湿地松(6.445 t/(hm2.a))>荷木(5.541t/(hm2.a)),凋落物量年度间无显著变化,凋落叶量占总凋落物量的83.2%(马占相思)至93.7%(湿地松)。上半年凋落物量通常较平稳,下半年79月份多有一个峰值凋落期,主要原因是台风雨及叶子进入成熟期。除台风等因素引起激烈变化的月份外,二年度对应月份凋落物量极为相似。除大叶相思外,其它林型从14a林龄开始凋落物量有所下降。4种林型中,只有马占相思与湿地松的凋落物量与气温或降雨有显著的相关,特别是马占相思的总凋落物量与这些气候因素相关性最高。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大小为湿地松(13.81 t/hm2)>马占相思(13.53 t/hm2)>大叶相思(6.46 t/hm2)>荷木(5.02 t/hm2),马占相思的高蓄积量源于大凋落物量及较慢的分解速率,湿地松的高蓄积量源于针叶的难分解性。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比较显示,低气温高纬度地区,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大大高于凋落物量,高温高湿的低纬度地区,地表凋落物蓄积量通常低于年凋落物量,但松林在不同纬度区,地表凋落物量均高于年凋落物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15 / 7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华南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及其转移 [J].
李志安 ;
林永标 ;
彭少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321-326
[2]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的研究 [J].
张德强 ;
余清发 ;
孔国辉 ;
张佑倡 .
生态学报, 1998, (01) :98-102
[3]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及其更新群落的凋落物量与贮量 [J].
吴仲民,卢俊培,杜志鹄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4) :306-313
[4]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J].
翁轰 ;
李志安 ;
屠梦照 ;
姚文华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3, (04) :299-304
[5]  
广东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任海等编著, 2002
[6]  
Litterfall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a montane moi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Ailao Mountains, SW China[J] . Wenyao Liu,John E.D. Fox,Zaifu Xu.Plant Ecology . 2003 (2)
[7]  
Phytomass structure of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 on spodosols in southern Venezuela: The tall Amazon Caatinga forest[J] . H. Klinge,R. Herrera.Vegetatio . 1983 (2)
[8]  
The loss of elements from decomposing litter. Attiwill PM. Ecology .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