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岩溶荒漠化成因及其防治

被引:15
作者
甘露
万国江
梁小兵
陈刚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关键词
岩溶荒漠化; 碳酸盐岩; 土壤侵蚀; 防治措施; 贵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岩溶荒漠化是贵州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作用巨大。它是碳酸盐岩的侵蚀过程与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了贵州碳酸盐岩区域侵蚀的地质背景,认为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侵蚀及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被侵蚀土粒的物质输送规律构成了岩溶荒漠化的自然基础,指出碳酸盐岩的化学侵蚀并非风化成土过程,以及一般的土壤侵蚀指标并不能代表岩溶地区土壤侵蚀的真实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岩溶荒漠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研究及其灾害防治 [J].
王涛 .
中国沙漠, 2000, (04) :1-4
[2]   中国土地荒漠化分类系统探讨 [J].
刘淑珍 ;
柴宗新 ;
范建容 .
中国沙漠, 2000, (01) :36-40
[3]   论碳酸盐岩侵蚀与环境变化──以黔中地区为例 [J].
万国江 ;
白占国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79-279
[4]   贵州碳酸盐岩区域的侵蚀速率及环境效应研究 [J].
白占国 ;
万国江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01) :2-8+47
[5]   岩溶山区土壤形成机制与石山改造利用 [J].
陈朝辉 ;
方国祥 ;
不详 .
中国岩溶 , 1997, (04) :113-116
[6]   中国喀斯特地貌的演化模式 [J].
卢耀如 .
地理研究, 1986, (04) :25-35
[7]  
碳酸盐岩与环境[M]. 地震出版社 , 万国江等著, 1995
[8]  
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原理[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万国江 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