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C-三唑酮在小麦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影响因素

被引:8
作者
李健强
刘西莉
高黎力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
[2]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14C-三唑酮; 小麦幼苗; 内吸传导; 影响因素;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9.03.017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三唑酮在小麦2~3叶期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部给药后2~216h,小麦幼苗根部放射性相对强度由54.0%下降为21.7%;在幼苗残存种子上的放射性相对强度由37.5%上升为56.6%;14C-三唑酮向顶传导速度很快,在叶片中的积累与根部给药时间呈正相关,由8.5%上升为21.7%。放射性自显影证明,根部给药后144h,14C-三唑酮可以内吸传导到整个小麦植株。小麦幼苗根部吸收三唑酮属于被动扩散的物理过程,没有膜蛋白和ATP酶的参与;蔗糖、亮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对吸收无明显影响。环境pH3~7时能正常吸收,pH8时对吸收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故可推断土壤环境保持中性偏酸有利于小麦种苗对种衣剂中三唑酮成分的吸收。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7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