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冷涡飑线群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2
作者
杨国祥
舒慈勋
机构
[1] 空军气象学院
关键词
飑线; 边界层; 附面层; 流体层; 高空冷涡; 中尺度分析; 水汽通量; 垂直环流; 低空急流; 急流(气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1982年6月17日的高空冷涡颮线群进行了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指出,在高空冷涡槽后低空有干暖盖存在,它的地面边界大体同干线一致。白天,近地面层的干线两侧,由于干湿区内增温率不同,造成穿越干线的横向中尺度垂直环流,是对流爆发的一种触发机制。干线附近不断形成的雷暴单体,通过环境风的组织,向湿区一侧移动,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颮线 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这种中尺度触发机制多处出现,使得颮线以群体形式出现。当新生和发展着的颮线追近前边的颮线,后面颮线前方的下沉气流,促使前边的颮线减弱消亡。颮线群内的单个颮线以新陈代谢的方式向前方不稳定区传播,它们的维持同边界层内的水汽辐合有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umulus dynamics: Local compensating subsid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J] . J. Michael Fritsch.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