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曹文炳
万力
周训
胡伏生
陈劲松
龚斌
张文洋
董艳辉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水环境; 沙尘暴; 黑河流域;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4.05.005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黑河下游地区深处内陆腹地,气候极度干旱,冬春季节多大风,生态环境恶劣,黑河进入下游地区的水量是维系区内生态的主要水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游地区过量开采,流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减少,导致东、西居延海相继干涸,绿洲草场大面积沙化,沙尘暴肆虐,生态环境恶化。2002年以后,由于执行国务院有关黑河分水方案,东、西居延海相继恢复湖面,绿洲区生机盎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储存量达到3000×108m3以上,水质较好。黑河沿途渗漏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不同河段渗漏的水量通过古河道网络迳流、排泄,维系着额济纳绿洲和古日乃荒漠绿洲植被生态。目前,正在修建旨在防止河床渗漏的甘蒙引水渠,遗弃原有河道,将会切断地下水的补给,导致依靠地下水滋养的古日乃荒漠绿洲植被消失,形成新的规模巨大的沙尘暴源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中国沙漠化防治.[M].朱俊凤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