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29
作者
梁宏斌 [1 ]
张璐 [2 ]
刘建军 [1 ]
张鹏豹 [1 ]
刘莉薇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樊庄区块; 煤层气田; 构造特征; 成藏模式;
D O I
10.16452/j.cnki.sdkjzk.2012.01.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对樊庄区块褶皱形成力学机制研究基础上,从煤层气藏构造演化史的角度,结合樊庄区块煤层气排采实际资料,建立了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三种类型煤层气成藏模式,即原生型、调整型和改造型,其中改造型又可分为原生改造型和调整改造型,旨在研究沁水盆地樊庄区块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为认识局部微小构造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提供参考。本区煤层气开发实践表明,不同成因的气藏宜采用相应的勘探开发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 [J].
闫宝珍 ;
王延斌 ;
丰庆泰 ;
杨秀春 .
煤炭学报, 2008, (10) :1102-1106
[2]   构造和古地热场演化对煤层气扩散散失控制研究 [J].
郭建 ;
韦重韬 ;
李洪波 ;
张晓莉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 (04) :4-6
[3]   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 [J].
冀涛 ;
杨德义 .
煤炭工程, 2007, (10) :83-86
[4]   构造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系统控制效应——以沁水盆地为例 [J].
陈金刚 ;
张景飞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1) :134-136
[5]   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 [J].
李德 .
山西煤炭, 2003, (03) :33-34+47
[6]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 [J].
傅雪海 ;
秦勇 ;
姜波 ;
王文峰 ;
李贵中 .
地质科学, 2003, (02) :221-229
[7]   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层气聚散史模拟研究 [J].
韦重韬 ;
秦勇 ;
傅雪海 ;
姜波 ;
李贵中 ;
宋党育 ;
焦思红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2) :39-43
[8]   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 [J].
秦勇 ;
张德民 ;
傅雪海 ;
林大洋 ;
叶建平 ;
徐志斌 .
地质论评, 1999, (06) :576-583
[9]  
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刘焕杰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