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碳排放绩效评估及减碳潜力研究

被引:25
作者
曹珂
屈小娥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CO2排放绩效; 减碳潜力; 影响因素; 结论和启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文章以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各省份的CO2排放绩效、减碳潜力和减碳规模,并研究了CO2排放绩效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绩效差异较大,CO2排放绩效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CO2排放绩效较低的省份主要以中西部板块的落后省份为主。减碳潜力和减碳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完成2020年单位产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行动目标,只有上海、北京、广东、海南、福建、黑龙江、湖南等少数省份能够完成该目标,山西、河北、内蒙、辽宁、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板块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CO2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加大政府环保力度、提高研发投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于CO2排放绩效提高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资本/劳动比上升和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增加不利于CO2排放绩效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J].
刘华军 ;
赵浩 .
统计研究, 2012, 29 (06) :46-50
[2]   我国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单位根的实证研究 [J].
杜克锐 ;
邹楚沅 .
浙江社会科学, 2011, (11) :32-43+156
[3]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研究 [J].
李涛 ;
傅强 .
统计研究, 2011, 28 (07) :62-71
[4]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5]   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J].
孙敬水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2011, (03) :1-6
[6]   中国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函数的研究 [J].
王群伟 ;
周德群 ;
周鹏 .
财贸经济, 2010, (09) :112-117
[7]   生产中碳排放效率长期决定及其收敛性分析 [J].
魏梅 ;
曹明福 ;
江金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09) :43-52+81
[8]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9]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指标及其定量分析(英文) [J].
张志强 ;
曲建升 ;
曾静静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8, (04) :387-399
[1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