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对内伶仃岛植被危害的相关分析

被引:19
作者
周先叶
王伯荪
李鸣光
廖文波
周云龙
昝启杰
王勇军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薇甘菊危害; 群落类型;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内伶仃岛; 广东省;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446
中图分类号
S765 [有害草木及其清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广东内伶仃岛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58种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不同程度地受薇甘菊的影响,约占样地中木本种类的67%;其中受薇甘菊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小乔木和阳生性灌木.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类型的关系表现为,由5、6个优势种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具有较大郁蔽度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轻微,而仅由2个优势种组成结构简单且郁蔽度很小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较严重.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结构的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垂直高度越大、片层越丰富,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越小;群落物种越丰富,群落密度越大,个体受害比例越小;群落中其他藤本盖度越大,个体受薇甘菊危害的程度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
    周先叶
    昝启杰
    王勇军
    李鸣光
    廖文波
    王伯荪
    [J]. 生态科学, 2003, (04) : 332 - 336
  • [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王伯荪
    廖文波
    昝启杰
    李鸣光
    周先叶
    高三红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 47 - 50+54
  • [3] 北京东灵山地区地形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
    刘世梁
    马克明
    傅伯杰
    康永祥
    张洁瑜
    张育新
    不详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04) : 496 - 502
  • [4] 外域恶性杂草薇甘菊研究进展
    张炜银
    王伯荪
    廖文波
    李鸣光
    王勇军
    昝启杰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 1684 - 1688
  • [5] 薇甘菊在广东的分布与危害
    冯惠玲
    曹洪麟
    梁晓东
    周霞
    叶万辉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 (03) : 263 - 270
  • [6] 用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研究连香树人工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潘开文
    刘照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2) : 161 - 167
  • [7]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
    昝启杰
    王勇军
    王伯荪
    廖文波
    李鸣光
    [J]. 生态学杂志, 2000, (06) : 58 - 61+77
  • [8] 薇甘菊研究历史与现状
    李鸣光
    张炜银
    廖文波
    王伯荪
    昝启杰
    [J]. 生态科学, 2000, (03) : 41 - 45
  • [9] 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
    黄忠良
    曹洪麟
    梁晓东
    叶万辉
    冯惠玲
    蔡楚雄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02) : 131 - 138
  • [10] 广东内伶仃岛植被分类系统和典型群落的样地标志
    昝启杰
    廖文波
    蓝崇钰
    李贞
    黄伟结
    [J]. 生态科学, 2000, (01) : 10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