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及邻区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认识

被引:13
作者
严克明
耿树方
机构
[1]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秦岭地区; 俯冲碰撞; 板内; 扬子陆块; 蛇绿岩套; 裂陷海槽; 碰撞带; 早古生代; 下古生代; 二郎坪群; 华北陆块; 古隆起带; 丹凤群; 成矿带; 矿化带; 岩石圈板块; 裂陷; 秦岭构造带; 晚元古代; 新元古代; 武当群; 构造研究; 邻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重点论述了秦岭—大巴山及邻区构造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新进展和新认识:(1)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区域成矿规律等方面论证了本区没有真正的古大洋,而是“洋盆化”的多期次裂陷海槽;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是同一个岩石圈板块。(2)对本区重新划分构造(成矿)区,划分出11个板内裂陷—增生带和5个裂陷边缘过渡带。其中最重要的古秦岭裂陷—增生带等分别生成于元古代和早古生代。(3)秦岭构造带在不同地史阶段有不同的板内俯冲碰撞带,从早元古代到早中生代共有7条。其中商丹断裂带只是晚加里东期碰撞带,而礼县—麻沿河—山阳断裂带则是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在早—中三叠纪最后一次碰撞的碰撞带。因此秦岭带是板内多旋回裂陷—增生一拼合碰撞的重叠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301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