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稀土在我国主要土壤中化学形态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冉勇
刘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贵阳
[3] 南京
关键词
外源稀土; 化学形态分布; 活性; 土壤;
D O I
10.16533/j.cnki.15-1099/tf.1993.02.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量混合稀土(0~500mg/kg)在我国主要类型土壤中化学形态的分布和受土壤pH的影响。在砖红壤、黄棕壤、黑土和黑钙土中,外源稀土主要以无定形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而在土壤pH和无定形氧化铁、锰含量均低的红壤中,外源稀土主要以交换态和氧化锰结合态存在。土壤pH升高,稀土的专性吸附作用增强,因而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稀土的含量和稀土的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稀土的生物效应 [J].
童世沪 ;
卢国锃 .
稀土, 1987, (04) :42-54
[2]   稀土农用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J].
郭伯生 .
中国稀土学报, 1985, (03) :89-94
[3]   稀土元素对农业增产作用的研究——1.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和分布规律初探 [J].
吴兆明 ;
汤锡珂 ;
高小霞 ;
焦奎 ;
张曼平 .
中国稀土学报, 1983, (01) :70-75
[4]  
Essington M C et al.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