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突水的变形失稳机制与控稳优势层

被引:2
作者
李晓昭
罗国煜
俞缙
张迪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地下工程; 突水; 变形失稳机制; 控稳优势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 [工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地下工程常常面临突水灾害的威胁.除了采动破裂导致岩层阻水能力丧失外,剪应力集中区内结构面错动引起地下水的导升亦是突水发生的重要机制.围岩的层状特征和岩性差异,使得某些位置的软(硬)岩层成为控稳优势层.以突水系数等经验方法为参照,通过对优势层及其组合特征的分析,明确其有利或不利的控稳机制,可为突水防治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依据.图5,表2,参13.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煤矿底板突水灾害地下三维空间分布特征 [J].
张文泉 ;
刘伟韬 ;
王振安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7, (01) :40-46
[2]   深矿井底板岩层采动变形与阻水能力分析 [J].
高德福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0, (04) :42-47+71
[3]   关于煤矿底鼓水力学机制的探讨 [J].
葛亮涛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6, (01) :33-38
[4]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初步研究 [J].
王振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3, (05) :33-39+32
[5]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罗国煜等编著, 2000
[6]  
岩体渗流与煤层底板突水[M]. 地质出版社 , 张金才等著, 1997
[7]  
塑性理论简明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徐秉业,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