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麓山前平原柽柳灌丛地上生物量

被引:15
作者
赵振勇
王让会
张慧芝
王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柽柳; 天山南麓; 山前平原; 地下水埋深;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309
中图分类号
S793.5 [柽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天山南麓山前平原柽柳灌丛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柽柳的地上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带柽柳的地上生物量差异较大.在溢出带,柽柳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428·53kg·hm-2,其次是三角洲带和洪水剥蚀带,柽柳的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为745·97和544·37kg·hm-2,而两河交汇区柽柳的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11·18kg·hm-2.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貌带柽柳的密度不同.在轮台天山南麓山前平原4个地貌样带中,柽柳的地上生物量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下降,呈良好的相关性,但土壤盐分并不是影响柽柳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影响柽柳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地下水埋深.
引用
收藏
页码:1557 / 15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沙漠化过程中生物量损失的初步评估——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为例 [J].
王涛 ;
吴薇 ;
赵哈林 ;
董治宝 ;
薛娴 .
中国沙漠, 2005, (04) :453-456
[2]   和田河流域天然柽柳灌木林生态价值评估 [J].
杨丽文 ;
何秉宇 ;
黄培佑 ;
努尔巴依 .
中国沙漠, 2005, (02) :126-132
[3]   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特征聚类分析 [J].
张元明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9) :1702-1707
[4]   干旱区开发工程引起柽柳植丛扩展现象研究(英文) [J].
黄培祐 ;
高瑞如 .
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 2004, (01) :45-48+2
[5]   柽柳的水分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J].
曾凡江 ;
张希明 ;
李小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611-614
[6]   中亚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柽柳(Tamarixspp.) [J].
尹林克 .
干旱区研究, 1995, (03) :43-47
[7]  
Distribution and floristics of desert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southern Xinjia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 Y.M. Zhang,Y.N. Chen,B.R. Pan.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2005 (4)
[8]  
Soil–vegetation relationships in a coastal desert plain of southern Sinai, Egypt[J] . Monier M.Abd El-Ghani,Wafaa M Amer.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2003 (4)
[9]  
Water table decline alters growth and survival of Salix gooddingii and Tamarix chinensis seedlings[J] . Jonathan L. Horton,Janelle L. Clark.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