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90的研究Ⅱ. 小单孢菌M-90的诱变育种

被引:1
作者
张和平
顾觉奋
机构
[1] 中国药科大学抗生素研究室
[2] 中国药科大学抗生素研究室 南京 本校届硕士研究生
[3] 现在深圳市制药厂工作
[4] 南京
关键词
小单孢菌M-90; 诱变育种; 菌丝与孢子诱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39.9 [应用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5 ; 100705 ;
摘要
M-90为四川省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小单孢菌。在其诱变研究中比较了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及紫外线氯化锂复合处理对小单孢菌M-90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紫外线是最佳诱变剂,紫外线处理菌丝悬液比处理孢子悬液获得了更多的诺亚霉素高产菌株。对这些高产株进一步筛选分离后,找到了几株具有较高生产率和较少组分的突变株,其效价约为出发株的3倍,且组分由6个减至3个。几次传代培养后,大多数具有遗传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头孢菌素C产生菌产黄顶孢霉高产变株419-6的选育研究 [J].
周琪文 ;
洪素琴 ;
周玲贞 ;
李蓉仙 ;
诸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89, (06) :404-407
[2]   遗传学方法在抗生素生产菌育种中的应用 [J].
朱建伟 ;
朱为敏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89, (02) :83-89
[3]   绛红色小单孢菌丝和孢子诱变效应的比较 [J].
周菁 ;
周健明 ;
陈孝康 ;
盛祖嘉 .
抗生素, 1987, (06) :402-404
[4]   NUV在8-MOP存在下对庆大霉素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研究 [J].
还连栋 ;
柳君科 ;
应增辉 ;
薛禹谷 .
抗生素, 1987, (02) :120-125+116
[5]   棘孢小单孢突变型菌株产生相模湾霉素的研究——Ⅱ.棘孢小单孢菌JIM—401变株的选育和发酵 [J].
赵敏 ;
范瑾 ;
柏建新 .
抗生素, 1984, (02) :90-9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1990
[7]  
微生物实验技术[M]. 山东大学出版社 , 白毓谦等编著, 1987
[8]  
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德庆 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