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西藏东南部群发性泥石流的水热条件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15
作者
邓明枫 [1 ]
陈宁生 [1 ]
丁海涛 [1 ]
周成灿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冰川泥石流; 水热条件; 气温; 降雨; 形成机制;
D O I
10.13577/j.jnd.2013.0416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受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西藏东南部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海洋性冰川,这些海洋性冰川的长期运动产生了数量惊人的冰碛物,成为泥石流发育最重要的物源。多年来,西藏东南部的冰川泥石流频繁爆发,严重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进藏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国际河流的安全。林芝地区波密县一直是区域冰川泥石流活动的中心,以2007年9月初波密县发生的几场泥石流为研究对象,结合波密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重点分析了前期气温和降水两个气象因子在该次群发性泥石流中的作用,构建了此次冰川泥石流暴发的前期水热条件,并以"9·4"松绕天摩沟泥石流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形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Recent debris flow occurrences associated with glaciers in the Alps.[J].Marta Chiarle;Sara Iannotti;Giovanni Mortara;Philip Deline.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2007, 1
[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近期研究与应用.[M].李忠勤; 主编.气象出版社.2011,
[3]  
中国泥石流研究.[M].康志成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4]  
西藏泥石流与环境.[M].吕儒仁等主编;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科学研究所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5]   冰川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J].
铁永波 ;
李宗亮 .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6) :861-866
[6]   西藏波密天摩沟“9·4”特大泥石流形成的气象条件 [J].
余忠水 ;
德庆卓嘎 ;
马艳鲜 ;
邓荣昌 ;
罗布次仁 .
山地学报, 2009, (01) :82-87
[7]   贡嘎山地区泥石流形成的水热组合分析 [J].
徐小飞 ;
马东涛 ;
何德伟 ;
黄海 .
山地学报, 2007, (04) :431-437
[8]   四川泥石流灾害与降雨关系的初步探讨 [J].
苏鹏程 ;
刘希林 ;
郭洁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4) :19-23
[9]   川藏公路培龙沟泥石流输砂堵江成因探讨 [J].
朱平一 ;
程尊兰 ;
游勇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1) :80-83
[10]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发展趋势 [J].
朱平一 ;
罗德富 ;
寇玉贞 .
山地研究, 1997, (04) :29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