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弓状核AC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1
作者
吴开云,赵培林
机构
[1] 江西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上海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
关键词
弓状核;ACTH;免疫细胞化学;动脉粥样硬化;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8.1 [神经原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使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和计算机图家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C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半定量研究,并对其阳性细胞的形态、数目和分布在光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弓状核AC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1028±0.031和0.1250±0.051,本文从形态学角度提示了弓状核AC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有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老龄大鼠下丘脑及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和β-内啡肽样免疫阳性细胞的相关变化 [J].
辛赣海,张启兴,廖顺顺,童竞亚,严宜明 .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95, (01)
[2]   大鼠下丘脑中前阿黑皮素来源的肽能神经元(ACTH,β-END,α-MSH)胞体和纤维的分布和比较 [J].
包新民 ;
舒斯云 .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90, (01) :43-48+136
[3]   类阿片肽系统 [J].
朱长庚 .
神经解剖学杂志, 1985, (02) :85-91
[4]  
Thecentralcholinergicsystemstudiedbycholineacetyltransferaseimmunohistochemistryinthecat. KimuraH,McgeerPL,andPengJH,etal. JCopmNeurol . 1981
[5]  
TopographyoftheACTH-immunoreativeneuronsinthebasadhypothalamusoftheratbrain. KniggeKM,JosephSA,NoctonJ.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