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戊型肝炎暴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9
作者
谈春荣
陈敏
葛胜祥
张军
胡梅
孙焕英
陈岩
彭耿
沈巍
张曼
夏宁邵
机构
[1] 北京铁路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北京铁路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铁路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北京铁路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北京铁路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铁路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北京铁路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肝炎病毒,戊型; 疾病暴发流行; 血清学; 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6 [病毒性肝炎];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 了解一起戊型肝炎暴发的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某单位在10 d内先后发病的5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在该单位食堂就餐的1 675人(暴发人群)及未就餐的邻近单位883人(对照人群)的血清在首发病例26 d后进行抗-HEV IgM和IgG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例患者抗-HEV IgM和IgG均为阳性。暴发人群抗-HEV 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8.7%和38.4%,而对照人群仅分别为0.1%和28.6%,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暴发人群145例抗-HEV IgM(+)中,ALT增高32例,明显高于IgM(-)及对照;而抗-HEV IgM(-)的ALT增高比例并不高于对照人群。4例患者系列血清检测见抗-HEV IgM逐渐下降,感染后4个月多数转阴,而IgG在感染后第2-3个月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暴发人群中抗-HEV IgM(+)的IgG平均水平最高,IgM(-)而IgG(+)的IgC平均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提示暴发人群中既往感染者受到了免疫加强。暴发人群中抗-HEV IgM(+)者在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其中ALT增高男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而与年龄无关。结论 本次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暴发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与食源有关;抗-HEV IgM和IgG不仅可用于临床病例诊断,也可用于人群调查;感染危险性与年龄及性别无关,但男性ALT增高更常见。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多聚化重组抗原的检测戊型肝炎病毒IgM与IgG抗体的ELISA的建立及初步评估 [J].
葛胜祥 ;
张军 ;
彭耿 ;
黄果勇 ;
何志强 ;
顾颖 ;
朱子恒 ;
吴文翰 ;
夏宁邵 .
病毒学报, 2003, (01) :74-82
[2]   感染戊型肝炎10年后患者血清抗病毒抗体的检测 [J].
李新兰 ;
任晖 ;
梁新海 ;
朱也凡 ;
热西达 .
地方病通报, 2002, (03) :14-17
[3]   抗戊型肝炎病毒IgG和IgM抗体对诊断急性戊型肝炎的意义 [J].
李奎 ;
庄辉 ;
朱万孚 ;
阮冰 ;
江家骥 ;
李盛 ;
翟琦 ;
姚桢 ;
唐荣兰 ;
陈雅洁 .
中华内科杂志, 1999, (11) :12-15
[4]   草仙乙肝胶囊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 [J].
李水林 ;
金忠吉 ;
李壮 ;
徐惠波 ;
孙晓波 .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1999, (02) :97-99
[5]   戊型肝炎病人血清抗-HEV IgG与IgM和HEV RNA的动态变化 [J].
戎广亚 ;
孙杰 ;
周继文 ;
任继明 ;
杨守纯 .
病毒学报, 1998, (03) :80-83
[6]  
Conformational antigenic determinants generat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a bacterially expressed recombinant peptide of the hepatitis E virus structural protein[J] . Ji‐ZhongZhang,Mun H.Ng,N. S.Xia,S. H.Lau,X. Y.Che,T. N.Chau,S. T.Lai,Stanley W. K.Im.J. Med. Virol. . 2001 (2)
[7]  
Novel strains of hepatitis E virus identified from humans and other animal species: is hepatitis E a zoonosis?[J] . Xiang-Jin Meng.Journal of Hepatology . 2000 (5)
[8]  
Recombinant subunit ORF2.1 antigen and induction of antibody against immunodominant epitopes in the hepatitis E virus capsid protein[J] . FanLi,Michaela A.Riddell,Heng‐FongSeow,NaokazuTakeda,TatsuoMiyamura,David A.Anderson.J. Med. Virol. . 200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