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青枯病菌接种技术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文溶
谈宇俊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花生品种; 接种部位; 接种期; 浸种时间; 接种效果; 淋菌; 生物型; 淋病奈氏球菌; 致病力; 株数; 菌液浓度; 发病率; 接种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不同花生品种对青枯病的抵抗性不同,不同接种技术,直接影响抗病品种的选择及应用。本文系我所进行品种资源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工作开展接种技术研究的资料加以总结。试验认为,在常用的细菌接种方法中应用菌液浸种接种,能正确反映花生品种抗性强弱的差异,且简便易行;接种菌株的致病力、菌液浓度、菌龄、移植次数、菌液浸种时间对提高接种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但不同生物型的菌株和抗病或感病品种的菌株不影响对品种抗病性的鉴别;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是稳定接种效果的主要条件,而与土壤类型的关系不大。如果在植株生长期接种还要注意接种期和接种部位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不同寄主植物青枯菌菌株的比较研究 [J].
任欣正 ;
韦刚 ;
齐秋锁 ;
方中达 .
植物病理学报, 1981, (04) :3-10+71-72
[2]  
植病研究方法[M]. 农业出版社 , 方中达 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