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中的作物——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探索(三)
被引:17
作者
:
黄其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黄其煦
机构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来源
:
农业考古
|
1983年
/ 02期
关键词
:
农业起源;
气候特点;
黄河流域;
作物;
线纹陶文化;
农耕文化;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四、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特点以上我们对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各类作物的资料作了讨论。可以看出,这里从新石器时代起驯化的作物群就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主要以小粒子实的作物为代表,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小米”(但不是狭义指“粟”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算作“以粟为代表的作物群”。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一作物群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粟类作物群最基本的特点一是耐旱性;一是春种秋收,喜温性。关于粟类作物的特点,前人已有很精到的研究,有的学者还曾对粟、黍、高粱、小麦、玉蜀黍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