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商品化权的侵权认定思路

被引:17
作者
崔国斌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姓名权; 商品化权; 商业推销; 侵权认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利用自然人姓名推销商品或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实践,而姓名商品化权是规范此类商业推销行为的制度工具。在《民法典》仅仅对这一权利作出原则规定的背景下,明确姓名商品化权的侵权认定思路成了当务之急。在网络时代,商业推销模式飞速发展,知名度不应成为普通自然人享有姓名商品化权的障碍。法院在认定侵权时,应仅仅要求实质数量的相关公众能够识别姓名与自然人身份之间的身份联系,而不应要求二者之间存在唯一或绝大多数公众能够识别的对应关系。使用姓名的行为具有商业推销目的之后,无需达到误导公众认为自然人支持该商品的程度,否则会不合理地增加制度操作成本。在适用表达自由抗辩时,法院应该综合考虑推销目的之显著程度、使用行为的言论价值、替代表达的可能性以及产权机制运作的可能性。沿着上述分析框架,法院在认定姓名商品化权侵权时,将具有更清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41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标表型人格权的构造与人格权商品化批判 [J].
房绍坤 ;
曹相见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7) :139-162+207
[3]   姓名登记规范研究 [J].
刘练军 .
法商研究, 2017, 34 (03) :68-80
[6]   商标挟持与注册商标权的限制 [J].
崔国斌 .
知识产权, 2015, (04) :35-44
[7]   析“人格权商品化”与“人格商品化权” [J].
温世扬 .
法学论坛, 2013, 28 (05) :107-111
[8]  
姓名权作为在先权利在《商标法》框架下的保护现状分析——《商标法》第三十一条的适用及其存在的问题[J]. 周波.中国专利与商标. 2013 (01)
[9]   迈克尔·乔丹起诉乔丹体育公司侵犯姓名权一案的法律评析 [J].
张伟君 ;
许超 .
电子知识产权, 2012, (03) :18-25
[10]   论姓名权的性质与法律保护 [J].
李永军 .
比较法研究, 2012, (01) :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