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早期阶段的种群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希华
宋永昌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
关键词
废弃采石场; 早期阶段; 种群动态; 生物量;
D O I
10.13287/j.1001-9332.1999.0141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早期阶段的种群动态及生物量研究表明,采石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早期阶段的群落种类组成非常简单,只有木荷、马尾松两个种;两种群的密度动态趋势为先升后降,最大密度分别出现在3 龄、4 龄;马尾松地上部分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木荷;群落中马尾松总生物量是木荷的12 倍多,木荷分配到叶和根中的生物量比例高于马尾松,而马尾松分配到茎中的比例高于木荷.这说明在采石迹地早期演替阶段马尾松以快速生长方式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采石迹地和砍伐迹地演替早期阶段的群落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对植被有效恢复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45 / 5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生境异质性对刺五加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种子库动态 [J].
祝宁,郭维明 .
生态学报, 1996, (04) :408-413
[2]   缙云山大头茶幼苗种群构件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 [J].
刘玉成,黎云祥,苏杰,杜道林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6, (04) :338-347
[3]   蒙古栎种群天然更新的研究 [J].
樊后保 ;
臧润国 ;
李德志 .
生态学杂志, 1996, (03) :15-20
[4]   大头茶种群循环更新的动态研究 [J].
李旭光,陈爱侠,何维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2) :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