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宪政

被引:12
作者
秦前红
叶海波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宪政; 民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宪政发源于西方的事实,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诸多理论问题。宪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贡献,但可以与社会主义兼容。宪政核心的价值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一样,同样追求权力的限制和自由的保护。但二者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本质区别。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保证宪法的正当性,建立一套违宪审查机制,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 [J].
何勤华 .
中国法学, 2002, (03) :4-16
[2]   宪政的中国语境 [J].
王人博 .
法学研究, 2001, (02) :133-147
[3]   政治文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思考 [J].
高健生 .
教学与研究, 2001, (02) :52-57
[4]  
西方宪政的语境、目标和价值[J]. 王人博.清华法治论衡. 2000(00)
[5]  
现代西方法治的冲突与整合[J]. 高鸿钧.清华法治论衡. 2000(00)
[6]   论宪政的人性基础 [J].
杜承铭 .
法学, 2000, (04) :7-9
[7]   制度决定论的贫困:对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 [J].
文勇 .
浙江学刊, 1999, (06) :40-43+76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四题 [J].
徐久刚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1) :14-20
[9]   法律移植与法制变迁——析阿兰·沃森法律社会理论 [J].
郑强 .
外国法译评, 1997, (03) :34-38
[10]   法律制度与宪政民主 [J].
信春鹰 .
外国法译评, 1996, (04)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