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

被引:127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郭晓东
常慧丽
李钢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耦合; 主成分分析; 协调发展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强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1985—2004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①人口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而在后期稍有回落,1998年其指数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8094,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其指数由1985年的0.5511降至2004年的-0.1479;②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极度失调趋向初级协调,后又转向中度失调,1994年协调发展度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6379;③1994年,我国人均GDP仅有3923元(当年价),与全面小康标准差距较大,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④人口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不协同发展贯穿了这一时段,是两者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53 / 8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2]   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 [J].
刘卫东 ;
陆大道 .
地理学报, 2005, (06) :16-24
[3]   转型期中国耕地非农化与土地退化的实证分析 [J].
陈志刚 ;
王青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5) :47-50
[4]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张守忠 .
中国软科学, 2005, (05) :140-148
[5]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Grossm an G,,KruegerA. Quarterly JournalofEconomics . 1995
[6]  
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 Arrow K,,Bolin B,Costanza R,etal. Science . 1995
[7]  
Environm entalKuznets curve hypothesis:A survey. Soum yananda Dinda. 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4
[8]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廖重斌 .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
[9]   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J].
吴跃明 ;
郎东锋 ;
张子珩 ;
张翼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 (02) :51-54
[10]   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进分析及对策探讨 [J].
李孝坤 ;
韦杰 .
经济地理, 2005, (03) :38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