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深部地球物理结构给出的启示

被引:52
作者
赵文津
刘葵
蒋忠惕
吴珍汉
赵逊
史大年
熊嘉育
J.Mechie
L.Brown
T.Hearn
J.R.Guo
Seth S.Haines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GeoForschungs Zentrum Potsdam
[5] Potsdam
[6] Germany
[7]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8] Department of Physics
[9] New Mexico University
[10] Las Cruces
[11] NM
[12] USA
[13] Cornell University
[14] Ithaca
[15] NY
[16] Department of Geophysics
[17] Stanford University
[18] Stanford
[19] California
[20] USA 北京
[21] 北京
基金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纳木错-申扎缝合带; 主羌塘逆冲断裂带(MQT); 深部热通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跨越缝合带的综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研究,查明了地质上推测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深部结构和构造,提出了下述观点现有资料尚不足以证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严格意义上的缝合带,而趋向表明是一个老的弧后拉张区,在后来的印度大陆与拉萨地块碰撞挤压过程中,先是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仅在20Ma(?)以来才转变成挤压体制,形成多条逆冲断裂;纳木错-申扎逆冲的蛇绿岩片带代表着侏罗纪洋的主要缝合带位置,在其闭合过程中洋壳与陆壳一起向北发生俯冲,并形成班戈岩带所代表的岩浆弧,在岩浆弧后出现了拉张区;下地壳向北挤压增厚,物理性质不同的上、下地壳之间相互运动而形成了一条缓倾的剪切片理化带,南北长达300km,命名为主羌塘逆冲断裂带(MQT);并使班戈岩片整体向南逆推上去,致使地壳分层增厚;在拉张期伦坡拉小地块向下运动,20Ma以后转变成压缩体制后又开始向上逆推,再加上后期的剥蚀,致使班戈深成岩体出露于地表;唐古拉山、各拉丹冬等年轻的火山岩浆带与地表显示的构造活动无直接关系,推测应是地壳深层作用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显示。
引用
收藏
页码:623 / 6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INDEPTH-Ⅲ地震层析成像——藏北印度岩石圈俯冲断落的证据 [J].
赵文津 ;
薛光琦 ;
赵逊 ;
吴珍汉 ;
史大年 ;
刘葵 ;
江万 ;
熊嘉育 .
地球学报, 2004, (01) :1-10
[2]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J].
任纪舜 ;
肖黎薇 .
地质通报, 2004, (01) :1-11
[3]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J].
尹安 .
地球学报, 2001, (03) :193-230
[4]  
AnEocenemagmaticbeltacrosscentralTibet:mantlesubductiontriggeredbytheIndiancollision?..RogerF;PaulTapponnier;etal;.TerraNova.2002, 03
[5]  
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变形与构造地貌形成演化过程.[M].吴珍汉等著;.地质出版社.2003,
[6]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质.[M].赵政璋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7]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M].赵政璋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8]  
喜马拉雅山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深部结构与构造研究.[M].赵文津;INDEPTH项目组著;.地质出版社.2001,
[9]  
西藏羌塘盆地地质演化与油气远景评价.[M].王成善等著;.地质出版社.2001,
[10]  
中国油气新区勘探.[M].高瑞祺;赵政璋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