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冀北红旗营子杂岩的锆石、独居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51
作者:
刘树文
[1
]
吕勇军
[1
]
凤永刚
[1
]
柳小明
[2
]
闫全人
[3
]
张臣
[1
]
田伟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红旗营子杂岩;
SHRIMP锆石年代学;
LA-ICPMS锆石年代学;
独居石电子探针Th-U-Pb化学法定年;
晚古生代拼贴作用;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较为详细的SHRIMP、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独居石电子探针Th-U-Pb化学法定年揭示,隆化-凤山地块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484Ma和2180Ma,同时存在3164~2553Ma的锆石记录和约1854Ma的变质改造事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413Ma,独居石内核记录了约628Ma的继承年龄。凤山-丰宁地块的钾长花岗质糜棱片麻岩、角闪黑云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876Ma、1838Ma和1810Ma,其中存在2042~1904Ma的捕获锆石,遭受了1756Ma、1694Ma和313.5Ma的多期改造,其中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尤为强烈。赤城-崇礼地块的角闪黑云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535Ma和2529~2480Ma,石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分别形成于1871Ma和1841Ma,发现有约2602Ma的继承锆石,并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多阶段的改造事件,尤其清楚地记录了343~320Ma的地质事件。结合前人的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上述地质年代学的特征,认为红旗营子杂岩从东到西可能由不同来源的微陆块组成,这些微陆块都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可能在古生代晚期才与华北克拉通北缘拼贴。
引用
收藏
页码:1086 / 1100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