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邱式邦
魏鸿钧
董慧芳
张乃鑫
方昌源
孟文
靳志强
王理智
李璧铣
陈沛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河北省衡水农业科学研究所
[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玉米螟; 春玉米; 早玉米; 颗粒剂; 剂型; 心叶末期; 夏玉米;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63.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60—61连续二年在河北衡水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春、夏玉米心叶末期用5% DDT 颗粒剂,不仅前期的螟虫减少了80—90%左右,穗期的螟害也适当地被控制。1次施药能减少整个春玉米生育期的虫数65—77.4%,夏玉米60—71.9%。防治效果似与玉米后期虫口密度有关。心叶期防治以在心叶末期为最理想,提早施药不能获得最高效果。心叶期防治2次与防治1次的效果没有差异。心叶末期与穗期各防治1次,收获时检查,防治效果春玉米上可达85.8—88.6%,夏玉米90.6—91%。因此,在螟害较轻的年分,防治1次即能解决大部分的螟害问题,大发生年分,可以在穗期再防治1次。试验证明不同载体、不同加工方法配制的颗粒剂、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差异都不显著。虽然含5% DDT 或0.5—1%666的颗粒剂的残效能维持1个月以上,但由于田间植株上残存的颗粒剂损失很快,1个月后的残存量仅为12—15%,因此1次防治的效果受到限制。由于防治效果与施药时螟卵发生的情况关系不大,而心叶未期是防治最适时期,因此作者建议可以玉米生育阶段作为施药时期的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