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与超国家政治共同体

被引:46
作者
陈曙光
机构
[1]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超国家政治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自有民族国家以来,人类命运就与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捆绑在一起。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是民族国家之间基于生命意志而结成的"有机生命体"。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演变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经历了中古、近代、当代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为单子共同体、依附共同体、交互共同体三种形态。在单子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国家之间缺乏共御风险、合作共赢的机制安排,人类命运也处于无所依归的漂浮状态;在依附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人类命运脆弱地捆绑在一起,部分国家享受安全承诺的同时,又给其他国家输出新的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交互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各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体成员间以"相互承认"为前提,"互相依靠"为基础,"共御风险"为保障,"共同发展"为目标,人类命运呈现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现存国际共同体秩序具有典型的西方色彩、依附特征,这与多极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筹划人类命运的唯一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属于交互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缘于对现存共同体秩序的批判性反思,缘于民族国家对自身地位、身份和前途命运的重新体认,也是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给出的"中国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9+126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 [J].
贺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6) :22-44+205
[2]  
共同体与政治团结[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义天, 2011
[3]  
不确定的合法性[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加) 伯恩斯坦, 2011
[4]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古尔德, 2009
[5]  
关键词[M]. 三联书店 , (英)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著, 2005
[6]  
共同体[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3
[7]  
共同体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 1999
[8]  
自由与社群[M]. 三联书店 , 刘军宁, 1998
[9]  
精神现象学[M]. 商务印书馆 , (德) 黑格尔 (Hegel, 1979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