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水文效应

被引:43
作者
王根绪 [1 ,2 ]
李娜 [1 ]
胡宏昌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长江; 黄河; 高寒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水文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7年航片数据、1986和2000年两期遥感TM数据,对长江黄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源区气候变化观测数据,分析了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和陆面生态系统变化对源区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40a来,长江源区高覆盖草甸、高覆盖草原和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3.5%、3.6%和28.9%,黄河源区高覆盖草甸、高覆盖草原和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3.2%、7.0%和13.6%,江河源区低覆盖草甸、草原和沙漠草地面积均不同程度地增加;长江、黄河源区气温变化率分别为0.27和0.31℃/10a,降水的变化趋势在长江、黄河源区分别以0.36和0.07mm/a的速率递增,气温持续升高和由此引起的冻土退化是导致高寒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陆面生态系统退化对源区水文过程影响显著,在降水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长江、黄河源区径流系数分别由1960年代的0.16和0.28下降到21世纪的0.12和0.21,且降水-径流关系减弱,出源径流趋于减少,洪水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水源涵养指数持续减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功能,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Impacts of permafrost changes on alpine ecosystem in Qinghai-Tibet Plateau[J]. WANG Genxu1,3 , LI Yuanshou2 , WU Qingbai2 & WANG Yibo3 1.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China;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3.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hool,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11)
[2]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王根绪 ;
李琪 ;
程国栋 ;
沈永平 .
冰川冻土, 2001, (04) :346-352
[3]  
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与数学模拟[M]. - 科学出版社 , 程根伟, 2004
[4]  
中国嵩草草甸[M]. - 科学出版社 , 周兴民等著, 2001
[5]  
中国冻土[M]. - 科学出版社 , 周幼吾等著, 2000
[6]  
Grou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nd its recent chang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J] . Wu Qingbai,Liu Yongzhi.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4 (2)
[7]   Permafrost degradation and ec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 warming climate in central Alaska [J].
Jorgenson, MT ;
Racine, CH ;
Walters, JC ;
Osterkamp, TE .
CLIMATIC CHANGE, 2001, 48 (04) :551-579
[8]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及优化利用模式 .2 李文华,周兴民主编.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