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岸缓冲带拦截泥沙和养分效果的研究

被引:39
作者
李世锋
机构
[1]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
关键词
侵蚀; 过滤带; 非点源污染; 美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河岸缓冲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拦截农地中流失的非点源污染物质。美国学者K.H.Lee等人通过设置田间试验对复合缓冲带在天然降雨条件下从农地上拦截氮、磷和泥沙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设置7.1m宽的柳枝稷缓冲带拦截了径流中95%的泥沙、80%的总氮、62%的硝基氮、78%的总磷和58%的PO4-P。设置16.3 m宽的柳枝稷/林木复合缓冲带拦截了径流中97%的泥沙、94%的总氮、85%的硝基氮、91%的总磷和80%的PO4-P。缓冲带的拦截能力与降雨强度和总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虽然7.1 m宽的柳枝稷缓冲带在拦截营养物质方面的效果较好,但若其加宽到16.3 m的柳枝稷/林木复合的缓冲带拦截可溶解营养物质的效力将增加20%。运用浓密的、本地的暖季草与木本植物相结合的缓冲带,拦截非点源污染物质的效力将更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Transport of sediment and phosphorus in runoff through cornstalk residue strips. Alberts E E,Neibling W H,Moldenauer W C. Soi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1981
[2]  
Sediment and Nutrient removal in an established multi-species riparian buffer. Lee K H,Isenhart T M,Schultz R C. Th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