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能量物质交换的微气象方法估算

被引:21
作者
朱治林
孙晓敏
张仁华
唐新斋
苏红波
唐登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阶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阶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CO2通量; 微气象方法; 半干旱草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根据1998年5~8月和1999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试验站进行微气象观侧的资料,作者分析了该地区能量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净辐射通量的转化形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5~6月份,净辐射能大部分用于感热交换,而后期则多用于潜热交换,5~8月份的日波文比值分别为1.26,1.42,0.41和0.20。(2)观测期间,波文比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早晚变化大不稳定,而白天则相对稳定。(3)用涡度相关方法观测的感热和潜热通量之和与同期的净辐射相比较,前者的结果偏小15%左右,两种方法观测到的潜热通量的差异达平均35%左右。(4)半干旱草原CO2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在生长旺期,白天CO2通量强度可达到1.5mgs-1m-2以上,但在生长后期,1998年和1999年8月份的白天CO2通量强度分别为0.38mgs-1m-2和02mgs-1m-2左右;其差异与草地土壤水分和植物长势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农田作物环境实验研究.[M].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编;.气象出版社.1990,
[2]   拉萨地区农田能量物质交换特征 [J].
王树森 ;
朱治林 ;
孙晓敏 ;
陈发祖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5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