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油气藏上方不同部位地球化学效应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5
作者:
汤玉平
陈昕华
魏巍
吴向华
李尚刚
王国建
机构:
[1]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化探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藏;
烃类微渗漏;
强度;
变化;
地球化学异常;
成因;
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酸解烃C2+/C1是轻烷烃类运移指标,荧光F360nm/F320nm反映芳烃类运移信息。解剖分析某油田C2+/C1、F360nm/F320nm等比值指标和C2+、C1、F360nm等丰度指标,并与同步荧光、甲烷碳同位素、吸附丝检测等指标有机关联,发现在油井、边缘井、干井处,这些指标强度特征不同:垂向上,各类井都显示出正向梯度变化和向上趋轻的结构梯,证实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横向联井剖面的指标浓度(或强度)及变化梯度均显示出边缘井远大于油井、油井大于干井的分布特征,反映了运移效应在油藏外围处微弱而油水边缘处最强。在地球化学效应参数的数据结构方面,油井、边缘井、干井有各自的变量从聚现象和样本集合,而彼此间有显著差异;同时,自深部至浅部,样本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稳定聚类归属。根据油气藏边缘与其内部数据结构的显著差异,可较好地解释油气藏上方地表普遍发育环状异常的机理,还可划分烃类渗逸背景区和异常渗逸区。图6表2参4(梁大新摘)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3+69+7+1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