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景观多样性变化的生态学意义对比——以贵州四个典型地区为例

被引:29
作者
罗光杰 [1 ,2 ]
李阳兵 [1 ,3 ]
王世杰 [4 ]
程安云 [4 ]
丹文丽 [1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3] 重庆市高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景观多样性; 生态学意义;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岩溶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典型的土地退化,但关于岩溶山区景观多样性的研究还不多见。岩溶山区景观异质性强,景观格局空间差异大,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引起的景观多样性变化,其生态学意义有何差异,值得开展研究。采用高分辨率的航片和遥感影像,以100m×100m网格为单元,分析了贵州省王家寨、后寨河、花江和茂兰4个典型岩溶地点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在1963年和2004年的空间分布。把4个研究地点景观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图与其土地退化图结合起来,对比其多样性指数变化与土地退化和生态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1)茂兰、后寨河和花江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随距聚落距离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王家寨1963年和2004年则表现出随距聚落距离增加,多样性指数先减小后增加。(2)茂兰地区以森林为基质,后寨河地区坡耕地退耕为林、灌、草地,土地利用方式单一,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因此,茂兰、后寨河地区多样性指数的降低表明该地区生态实质上有所恢复;花江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石漠化景观逐渐被林灌斑块代替,多样性指数升高表明该地区植被有所恢复;王家寨地区峰丛坡地多样性指数增加表示生态有所恢复。(3)研究地点多样性的升、降不能简单地与生态变好、变差直接联系。只有正确区分岩溶地区的景观基质,才能准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882 / 38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石漠化斑块动态行为特征与分类评价 [J].
李阳兵 ;
李卫海 ;
王世杰 ;
罗光杰 ;
程安云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3) :335-341
[2]   景观扩张指数及其在城市扩展分析中的应用 [J].
刘小平 ;
黎夏 ;
陈逸敏 ;
秦雁 ;
李少英 ;
陈明辉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30-1438
[3]   典型喀斯特小流域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周梦维 ;
李荣彪 ;
李为海 .
地球与环境, 2009, 37 (01) :86-90
[4]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景观结构特征与石漠化的关系 [J].
张笑楠 ;
王克林 ;
陈洪松 ;
张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1) :2467-2472
[5]   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J].
王伯荪 ;
彭少麟 ;
郭泺 ;
叶有华 .
生态学报, 2007, (05) :1690-1695
[6]   不同石漠化程度岩溶峰丛洼地系统景观格局的比较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容丽 .
地理研究, 2005, (03) :371-378
[7]   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及其50年变化研究 [J].
刘红玉 ;
吕宪国 ;
张世奎 .
生态学报, 2004, (07) :1472-1479
[8]   用空间多样性指数分析辽河三角洲野生动物生境的格局变化 [J].
王凌 ;
李秀珍 ;
胡远满 ;
郭笃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176-2180
[9]   海南岛不同地形上土壤性质的多样性分析 [J].
张学雷 ;
陈杰 ;
张甘霖 .
地理学报, 2003, (06) :839-844
[10]   两个典型荒漠化地区景观多样性变化的比较——景观基质的影响 [J].
李锋 .
生态学报, 2002, (09) :1507-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