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县域农业增长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玉 [1 ,2 ]
唐秀美 [1 ,2 ]
潘瑜春 [1 ,2 ]
胡月明 [3 ]
机构
[1]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
农业增长; 偏离份额法; 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 县域; 京津冀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区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借助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将县域农业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并借助ESDA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种植业和牧业是农业增长的主要产业。2)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增长具有显著的同质集聚性,集聚效应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就产业各分量而言,份额分量和结构分量的集聚效应最强,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仅有种植业和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统计性检验,并以种植业最强;各分量的显著高高(或低低)集聚县域表现出低重合度,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生产格局尚待优化。3)农业资源配置流向相对合理的Ⅰ类型(竞争优势+专业化程度强)和Ⅳ类型(竞争劣势+专业化程度低)的县域数量不足50%(渔业除外),表明县域农业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不突出,县域间分工协作意识不强。建议加强县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合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6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用地行政边界效应分析 [J].
王成龙 ;
刘慧 ;
张梦天 .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07) :1127-1137
[2]   要素禀赋变化与中国农业增长路径选择 [J].
吴丽丽 ;
李谷成 ;
周晓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8) :144-152
[3]   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 [J].
李涛 ;
陶卓民 ;
刘锐 ;
何海真 ;
吴娇 ;
程姗姗 ;
王泽云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8) :1391-1402
[4]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J].
孙芳 ;
刘明河 ;
刘立波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01) :63-70
[5]   从供应弹性的视角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原因 [J].
林大燕 ;
朱晶 .
农业技术经济, 2015, (01) :33-41
[6]   环渤海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J].
王艳飞 ;
刘彦随 ;
李裕瑞 .
地理研究, 2015, 34 (01) :122-130
[7]   河南粮食总产及农业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 [J].
万三敏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03) :78-84
[8]   基于ESDA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地理集聚分析 [J].
狄乾斌 ;
张健 ;
涂文伟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4, (03) :71-76
[9]   产业转型背景下农业经济与农业劳动力耦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臧磊 ;
杨山 ;
姜石良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 (02) :61-65
[10]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J].
李裕瑞 ;
王婧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