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难以转变外贸发展模式——一个微观生产组织控制视角的分析

被引:4
作者
洪联英 [1 ]
刘建江 [1 ,2 ]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湖南大学经贸学院
关键词
全球化生产; 组织控制; 外贸发展; 产业转型;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2.12.00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6 ;
摘要
本文融合Accmoglu等(2007)技术选择理论和Shapley-Value讨价还价博弈方法,讨论我国为何难以转变外贸发展模式的微观传导机制,并以中、韩、美三国的垂直生产体系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最终产品商通过价值链分解权控制和层次租金分配激励机制,有效构建并维护着高端链节国家设定的分工模式,使国内加工企业被低端专业化,导致模式转型的微观企业条件准备不足,而这是我国外贸发展模式陷入转型困境的国际生产组织的根源。因此,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国际生产组织安排,提升微观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和组织能力,是破解我国外贸发展模式困境的有效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9+37 +3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出口企业转型对中国劳动力就业与工资的影响:基于倾向评分匹配估计的经验分析 [J].
邵敏 ;
包群 .
世界经济, 2011, 34 (06) :48-70
[2]   外包与技术转移:基于发展中国家异质性模仿的分析 [J].
张杰 ;
李勇 ;
刘志彪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4) :1261-1286
[4]   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基于两国经济一体化均衡模型的分析 [J].
王耀中 ;
洪联英 ;
刘建江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125-148
[5]   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J].
刘志彪 ;
张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99-112+159
[6]   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 [J].
张杰 ;
刘志彪 ;
张少军 .
世界经济, 2008, (10) :3-11
[7]   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 [J].
蒋殿春 ;
张宇 .
经济研究, 2008, (07) :26-38
[8]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 [J].
刘志彪 ;
张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5) :39-47
[9]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 [J].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
世界经济, 2006, (05) :3-11+95
[10]  
企业权力机制、层次结构与贸易非均衡发展[D]. 洪联英.湖南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