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

被引:17
作者
卜风贤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
关键词
传统农业; 粮食安全; 评估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饥荒风险,减缓了饥荒的发生。隋唐以前粮食生产能力处于持续上涨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而且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宋元明时期粮食生产能力依然高于秦汉时期的水平。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殖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清代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上,饥荒的频繁发生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恶化趋势。因此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耕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唯有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最为可行。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波动的根本性因素,局部地区因此而出现粮食短缺,饥荒的发生成为可能。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最易遭受饥荒危害的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化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古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法浅谈 [J].
冯尔康 .
天津社会科学, 2004, (01) :124-128
[2]   宋代农民负担问题 [J].
任仲书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 (03) :94-96
[3]   从农民、地主的构成观察中国古代社会形态 [J].
冯尔康 .
历史研究, 2000, (02) :14-16
[4]   人口、生态与地租制度 [J].
王建革 .
中国农史, 1998, (03) :79-87
[5]   中国历史人口增长再认识:公元2—1949 [J].
朱国宏 .
人口研究, 1998, (03) :14-20
[6]   封建社会农民负担比率的变化规律 [J].
王子耀 .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1) :50-57
[7]   资源限制与发展停滞:传统社会的生态学分析 [J].
王建革 .
生态学杂志, 1997, (01) :70-74
[8]   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 [J].
葛剑雄,曹树基 .
中国史研究, 1995, (01) :33-44
[9]   汉代农民的收入和支出 [J].
刘磐修 .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 (01) :82-86
[10]   《宋代户口》稽疑 [J].
王育民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01) :105-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