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

被引:119
作者
宫丽敏
王惠珊
王丹华
丁国芳
王晨
张乐嘉
单恺明
孙秀静
王颖
张欣
米延
王竹颖
王萍
陈超
张淑莲
张蓉
季钗
杨荣旺
余加林
文茂
张巍
王淑荣
夏艳艳
夏世文
王玉红
姜茜
杨杰
李文成
杨式薇
黄艳
欧萍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3] 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
[4]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5]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6]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7]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
[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10]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
[1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肠道营养;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宫外生长迟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和影响其生长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10所医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组间行 X~2检验,计量资料行 t 检验。结果入选对象1000例,收集合格调查表974份。中位胎龄32.6周,中位出生体重1732.2 g。开始喂养时间为2(1,3)d。早产配方奶喂养占77.0%,母乳+早产配方奶喂养占13.6%。肠外营养应用氨基酸占87.3%,开始使用时间为2.5(2,3)d;平均使用时间为11(6,17)d;应用脂肪乳剂占56.9%,开始使用时间为3(2,5)d;平均使用时间为12(7,18)d。住院期间总热卡达120 kcal/(kg·d)者占74.1%,达标日龄平均为(16.3±9.4)d;口服热卡达100 kcal/(k·d)者占84.1%,达标日龄平均为(17.0±9.4)d。早产儿平均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为出生体重的7.54%±4.7%,恢复体重日龄(10.92±5.10)d,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度(13.4±6.0)g/(kg·d)。对696例单胎早产儿在出院时以相应胎龄的百分位数进行评价,分别有60.0%、58.9%、29.5%的早产儿其体重、身高和头围低于第10百分位,较出生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出生体重小于第10百分位、开始喂养时间晚和体重增长速度慢是导致早产儿生后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改善我国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及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41例追赶生长的临床研究 [J].
孙秀静 ;
万伟琳 ;
董梅 ;
戈海延 ;
王丹华 .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 (02) :65-68
[2]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J].
蔡威 ;
汤庆娅 ;
陶晔璇 ;
冯一 .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09) :71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