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异常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12
作者
杨辉 [1 ]
李崇银 [1 ,2 ]
潘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关键词
南海季风槽; 华南降水; 原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7年8月10日第7号台风"帕布"在广东沿海消失后,尾随而上的南海季风槽给华南沿海和台湾岛带来持续多日的暴雨和大暴雨。由于南海季风槽是华南最主要的降水系统,因此研究了8月第3候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首先分析了季风槽的气候平均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位于季风槽的南侧,表现了季风槽独立的空间结构特征。南海季风槽强度8月中旬最强。对2007年季风槽的分析表明,该年8月第3候的南海季风槽强度偏强,低层正涡度、辐合以及高层辐散偏强。同时印度季风槽也偏强。南亚高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并加强是整个亚洲季风槽增强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上空增温引起高空东风急流和低空西南季风的加强,增加了华南沿海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对于南海季风槽的加强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日本上空并且强度偏强,西风带长波槽偏强并向我国西南深入也有利于南海季风槽加强。南海季风槽具有30~60天季节内振荡特征,30~6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季风槽向北迁移及加强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若干问题的讨论 [J].
何金海 ;
赵平 ;
祝从文 ;
张人禾 ;
汤绪 ;
陈隆勋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8, (05) :683-696
[2]   南海季风槽影响下热带气旋暴雨增幅的研究 [J].
卢山 ;
吴乃庚 ;
薛登智 .
气象, 2008, (06) :53-59
[3]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 [J].
高建芸 ;
张秀芝 ;
江志红 ;
游立军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3) :35-47
[4]   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 [J].
李崇银 ;
潘静 .
大气科学, 2007, (06) :1049-1058
[5]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槽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槽的比较 [J].
王黎娟 ;
何金海 ;
管兆勇 .
气象学报, 2006, (05) :583-593
[6]   夏季南海季风槽与印度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之比较 [J].
潘静 ;
李崇银 .
大气科学 , 2006, (03) :377-390
[7]   广东后汛期季风槽暴雨天气形势特征分析 [J].
黄忠 ;
张东 ;
林良勋 .
气象, 2005, (09) :19-24
[8]   一次引发南亚大暴雨的季风低压结构、涡度与水汽收支分析 [J].
孔期 ;
Ghulam Rasul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248-264
[9]   1994年中国华南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的研究 [J].
史学丽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00, (06) :666-678
[10]   1994年华南暴雨期间夏季风的特征及其对水汽的输送 [J].
吕梅 ;
成新喜 ;
陈中一 ;
陆汉城 .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02)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