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分析的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评价

被引:27
作者
檀菲菲 [1 ]
张萌 [1 ]
李浩然 [1 ]
陆兆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集对分析; 可持续发展; 协调能力; 评价指标;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区域发展的协调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采用社会经济各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及资料,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和各级评价标准,利用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态势排序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间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结果表明:(1)2000—2004年间北京和天津属于不协调发展,2006—2010年逐渐步入弱协调发展,但研究时段内河北省始终为不协调发展。(2)京、津和冀协调能力指数2010年相比2000年分别提高27.86%、8.87%和18.51%,各省域协调发展改善均不明显且步伐不一。(3)对京津冀区域各省域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但仍要加强各地区的合作和明确各自功能地位尤其重要。研究结果可以为京津冀整体规划的制定及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090 / 30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 [J].
方恺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267-274
[2]   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J].
赵卉卉 ;
王远 ;
谷学明 ;
王义琛 ;
周婧 ;
孙友胜 .
生态学报, 2012, 32 (07) :2025-2032
[3]   基于集对分析的江苏省土地利用协调性研究 [J].
班春峰 ;
刘友兆 ;
黄琪 ;
贾后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9) :57-63
[4]   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模型 [J].
李文君 ;
邱林 ;
陈晓楠 ;
黄强 .
水利学报, 2011, 42 (07) :775-782
[5]   基于复合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 [J].
石培基 ;
杨银峰 ;
吴燕芳 .
统计与决策, 2010, (14) :36-38
[6]   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J].
陈媛 ;
王文圣 ;
汪嘉杨 ;
陈晶 .
人民黄河, 2010, 32 (01) :11-13
[7]   基于系统协调度的武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J].
聂艳 ;
于婧 ;
胡静 ;
叶宗达 .
资源科学, 2009, 31 (11) :1934-1939
[8]   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孟宪萌 ;
胡和平 .
水利学报, 2009, 40 (03) :257-262
[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 [J].
牛文元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3) :1-6
[10]   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 [J].
寇晓东 ;
薛惠锋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4) :52-5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