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7
作者
吴新伟 [1 ]
杨霞 [2 ]
蒋力云 [1 ]
沈纪川 [1 ]
谢华萍 [1 ]
李向忠 [1 ]
伍业健 [1 ]
刘于飞 [1 ]
高国全 [2 ]
机构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词
诺如病毒; 食物中毒; 分子流行病学; 系统发生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3 [饮食中毒与饮食性疾病的预防];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社区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在2003年10月至12月期间,从5个不同流行现场,采集急性期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76份,用RT-PCR对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36份,阳性率为47.37%。从5个流行现场获得5个代表株,分别为DX1106、PY1106、HM1121、PY1202和HD1219,其中DX1106与PY1202的序列完全一致,而其他毒株间的序列同源性在35%~85%之间。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5个代表株都属于GⅡ组诺如病毒,但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其中DX1106与PY1202株属于GⅡ-3型,HM1121和HD1219株属于GⅡ-4型,PY1106株介于GⅡ-6、7、8型之间,尚不能确定型别。【结论】广州市存在诺如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优势株为GⅡ组,但其基因型别存在多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86 / 48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某高校不同地域学员诺如病毒抗体阳性水平的调查研究 [J].
戴迎春 ;
聂军 ;
詹惠春 ;
陈清 ;
俞守义 .
热带医学杂志, 2007, (09) :914-915+922
[2]   用RT-PCR和ELISA对暴发性急性胃肠炎事件中诺沃克样病毒检测的比较 [J].
蒋力云 ;
吴新伟 ;
刘于飞 ;
张伟 ;
刘远 ;
沈纪川 ;
李泽荣 ;
狄飚 ;
周秀珍 ;
王鸣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 (03) :247-249
[3]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J].
谢华萍 ;
方肇寅 ;
王光 ;
孙利炜 ;
吕红霞 ;
Zhong WM ;
Tai JH ;
林思恩 ;
童志礼 ;
章青 ;
Glass RI ;
Jiang X .
病毒学报, 2002, (04) :332-336
[4]   太原市部分人群诺瓦克样病毒血清抗体水平的调查 [J].
靖宇 ;
钱渊 ;
吴立平 ;
马建瑞 .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09) :37-39
[5]   北京地区人群诺瓦克样病毒血清抗体水平调查 [J].
靖宇 ;
钱渊 ;
王洛平 .
病毒学报, 1998, (04) :38-44
[6]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诺瓦克样病霉感染 [J].
方肇寅,温乐英,晋圣瑾,赵章华 .
病毒学报, 1995, (03) :215-219
[7]   诺如病毒胃肠炎及其防控对策 [J].
方肇寅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03)
[8]   广东省暴发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J].
李晖 ;
方苓 ;
邹丽容 ;
柯昌文 ;
黄平 ;
黄吉成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