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的利益结构与人格权法定

被引:47
作者
张平华
机构
[1] 烟台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 人格利益; 权利冲突; 人格权法定;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3.02.011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其内核是基于人格要素内在本质而生的固有利益,外围则是超越内在本质的衍生利益,即信赖利益、公共利益、载体利益、牵连利益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易使人格权边界模糊,在法律解释和人格权法定两项基本应对路径中,后者更具基础意义。依照固有利益的本质属性,为实现人格权的具体化,人格权应坚持类型强制。人格权类型固定有利于明确衍生利益的范围,提高责任法的操作性。人格权法定并不是绝对的,类型强制具有非封闭性,类型固定的基本手段是例示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3]   1918年以来一般人格权在德国的发展 [J].
汉斯彼特哈佛坎普 ;
金可可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 (01) :115-119
[4]   人格权与民法典——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 [J].
让米歇尔布律格耶尔 ;
肖芳 ;
王轶 .
法学杂志, 2011, 32 (01) :137-143
[5]   民法上的姓名权 [J].
刘文杰 .
法学研究, 2010, 32 (06) :65-76
[6]   权利冲突辨 [J].
张平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6) :60-69
[7]   论人格利益准共有 [J].
杨立新 .
法学杂志, 2004, (06) :12-15
[8]  
德国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 布洛克斯, 2012
[9]  
人格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日) 五十岚清, 2009
[10]  
民法的经济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德) 斯卡夫,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