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

被引:5
作者
周志才 [1 ]
张赛 [2 ]
机构
[1] 天津市海河医院神经外科
[2] 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脑梗死; 抗凝血酶-Ⅲ; 血浆蛋白C; 病因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82.9±13.2)%、(86.5±19.5)%]低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均P<0.05);脑梗死组稳定期AT-Ⅲ、PC水平[(98.9±13.2)%、(97.6±19.5)%]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难以成为脑梗死发病的始发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存在的抗凝作用降低对临床的抗凝治疗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02 / 70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血栓病学.[M].李家增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