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劳动者的劳动权能 巩固按劳分配主体地位

被引:2
作者
李明桂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有制;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利润共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人们对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认识随着不同经济成分的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而产生分歧,需要澄清并进一步深化。按劳分配的本质不能离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探究对"劳"的正确评价标准不能急于求成;理解和评判按劳分配不能以"公平"为标准;应不断丰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内涵;劳动贡献得到有效激励是衡量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总之,要通过扩大劳动者的劳动权能来确保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动摇。为此,一要增强国有资本与劳动的结合能力,二要努力构建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润共享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106 +1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两个提高”的思考 [J].
文洪朝 .
齐鲁学刊, 2009, (02) :100-104
[2]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依据 [J].
剧乂文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3-7
[3]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及制度路径 [J].
李太淼 .
中州学刊, 2008, (03) :31-34
[4]  
哥达纲领批判[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