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崖坳陷下第三系有机酸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布

被引:12
作者
徐怀民
林玉祥
郗风云
方来富
机构
[1] 石油大学!华东
关键词
有机酸; 地层水; 干酪根; 热成熟度; 次生孔隙; 茫崖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有机酸的形成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烃源岩的有机质在向干酪根及油气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酸性成分 ,释放的有机酸进入储集层水体将改变水介质性质 ,使地层水由碱性变为酸性 ,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恢复地层中的有机酸形成过程 ,正确确定烃源岩排酸量及介质中有机酸的浓度 ,有助于预测研究区储集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状况。文中应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研究区内Ⅱ型干酪根的有机酸生成及演化模式。以模式为指导 ,结合地层压实理论定量恢复E23 和N1 两套烃源岩的有机酸形成演化过程及空间展布特征 ,指出潜在的储集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于油泉子构造、咸水泉构造、南翼山构造和南乌斯构造等。图 2表 1参 4(徐怀民摘 )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15 +1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