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对农林复合系统小气候的光合响应

被引:17
作者
彭晓邦 [1 ]
仲崇高 [1 ]
沈平 [1 ]
张硕新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光合速率; 小气候; 农林复合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65.1 [大豆];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黄土区核桃(Juglans regia L.)-(玉米+大豆)、李子(Prunus salicina)-(玉米+大豆)农林复合系统小气候效应的研究表明,在玉米和大豆的花期,农林间作系统与对照地相比可以降低农田地面温度1.7-1.9℃,减低风速55%-67%,提高相对湿度6.9%-8.4%,降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13.9%-24.5%和大气CO2浓度5.3-10.9μmol.mol-1。本研究中,单作大豆叶片光合速率午间变化主要受到非气孔的限制作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林下作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林下小气候可能是作物避免"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10 / 7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农林复合系统中南酸枣蒸腾特征及影响因子 [J].
赵英 ;
张斌 ;
赵华春 ;
王明珠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1) :31-36
[2]   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研究概述 [J].
张劲松 ;
孟平 ;
宋兆民 ;
高峻 .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03) :52-55+62
[3]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J].
张劲松 ;
孟平 .
生态学报, 2004, (06) :1172-1177
[4]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J].
袁玉欣 ;
贾渝彬 ;
邵吉祥 ;
魏红侠 ;
冯长红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03) :25-27
[5]   淮北平原杨-麦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与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J].
李俊祥 ;
宛志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4) :390-394
[6]   玉米群体冠层内光和CO2分布特性的初步研究 [J].
徐克章 ;
武志海 ;
王珍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9-12
[7]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J].
张劲松 ;
孟平 ;
辛学兵 ;
尹昌君 .
林业科学, 2001, (02) :74-78
[8]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研究 [J].
王学雷 ;
吴宜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4) :418-422
[9]   农桐间作系统辐射传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卢琦 ;
阳含熙 ;
慈龙骏 ;
竺肇华 ;
吴运英 ;
景元书 .
生态学报, 1997, (01) :38-46
[10]   桐麦间作地能量平衡和水分利用状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J].
吴运英 ;
熊勤学 .
林业科学, 1991, (04) :4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