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阳朔一带峰林石山的形态类型及其岩性控制

被引:10
作者
翁金桃
罗贵荣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颗粒灰岩; 亮晶; 碳酸盐岩; 化学岩; 泥晶灰岩; 石灰岩; 云岩; 原始孔隙度; 溶蚀速度; 渗透率; 岩性控制; 溶蚀作用; 剥蚀作用; 平均孔隙度; 鞍部; 桂林; 广西; 阳朔; 峰林; 岩溶地貌; 形态类型; 石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匈牙利学者B.Bulla于1954年提出了关于岩石地貌学的概念,并对它作过如下描述:阐明岩石结构及其变化对地貌形态演化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岩石地貌学的任务。不过B.Bulla及以后的许多作者都只提供一些主要类型岩石的地貌特征。我国曾昭璇教授早在五十年代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于1960年发表了“岩石地形学”专著,对三大类岩石进行了地形描述。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8+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桂林碳酸盐岩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J].
翁金桃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5, (08) :741-753
[2]   论峰林地形 [J].
袁道先 .
南方自然资源, 1984, (00) :79-86
[3]   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差异溶蚀作用附视频 [J].
翁金桃 .
中国岩溶, 1984, (01) :31-40+107-108
[4]  
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岩溶学术会议论文选集[M]. 科学出版社 , 第二届岩溶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编辑组著, 1982
[5]  
岩石地形学[M]. 地质出版社 , 曾昭璇著,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