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116
作者
许强
刘汉香
邹威
范宣梅
陈建君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岩质斜坡; 振动台试验; 天然地震波; 加速度动力响应; 傅里叶谱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 [工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为原型,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2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100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激振方向和振幅,系统地研究模型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以输入加速度峰值0.3g为例,分析不同岩性组合模型斜坡在单向天然地震波作用下的同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响应都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总体上,高程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上段,而在同等强度的激振力作用下,竖直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仅相当于水平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的1/2左右,且动力响应较强部位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下段。不同岩性组合结构对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也因激振方向不同而异,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上硬下软组合斜坡总体上要比上软下硬组合斜坡对加速度的放大程度大,在竖直向地震波作用下则相反。通过对比坡面不同高程处的加速度傅里叶谱表明,在地震波从下往上传播过程中,上硬下软斜坡对起放大作用的频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竖直向激振条件下对2种岩性组合斜坡加速度起放大作用的卓越频率比水平向激振条件下的卓越频率大得多。
引用
收藏
页码:2420 / 24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汶川8.0级地震触发崩滑灾害机制及其地质力学模式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6) :1239-1249
[2]   斜坡地震响应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J].
许强 ;
陈建君 ;
冯文凯 ;
肖锐铧 ;
左雅娅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 (03) :266-272
[3]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 [J].
许强 ;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721-729
[4]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5]   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的叠加效应 [J].
卢爱红 ;
茅献彪 ;
张连英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3 (03) :74-79
[6]   单面边坡高程放大效应的射线理论解 [J].
石崇 ;
周家文 ;
任强 ;
周先齐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238-241
[7]   边坡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J].
徐光兴 ;
姚令侃 ;
高召宁 ;
李朝红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3) :624-632
[8]   岩体软硬度对一维应力波演化影响研究 [J].
王伟 ;
王志亮 ;
李振强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1) :11-15
[9]   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J].
祁生文 ;
伍法权 ;
孙进忠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3, (S1) :28-40
[10]   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 [J].
刘立平 ;
雷尊宇 ;
周富春 .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1, (03) :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