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地震紧急救灾效果的关键因素与改进途径

被引:10
作者
姚清林
高建国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紧急救灾; 制约因素; 改进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紧急救灾是减轻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措施。震后半小时内、第1天、第2、3天救出人员的存活率明显不同,分别把这3个时段称为地震紧急救灾的第1、第2、第3有效时间。决定救出时间的第1因素为救灾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第2因素为救灾技术。但因“第2因素”最终还需依赖“第1因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第1因素”最为关键。“第1因素”的第1制约条件为救援者与现场的距离;第2制约为交通条件与救灾调度、交通管理技术,第3制约为救灾指挥与实施者的反应速度与反应能力。且救出时间的第1与第2决定因素都受动力、物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应结合救灾调度设计,有重点地强化交通网、水、电、等生命线工程;科学地定点储备城市救灾物质、设备与技术力量;增强居民的防灾、救灾意识与技术能力;防止次生灾害危险源可能造成的破坏;加强指挥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决策合理性;减小决策失误风险;实施救灾指挥预备。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城市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原则与要点 [J].
苏幼坡 ;
刘瑞兴 .
灾害学, 2004, (01) :89-93
[2]   地震应急期的分期 [J].
高建国 .
灾害学, 2004, (01) :13-17
[3]   突发性地震灾害危机的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J].
朱煌武 .
灾害学, 2004, (01) :78-82
[4]  
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发生6.2级地震[J]. 张春艳 ,王红 ,郭燕平 ,许力生.国际地震动态. 2003(08)
[5]   论城市减灾规划的四项技术特征 [J].
姚清林 .
规划师, 2002, (10) :87-89
[6]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问题综述 [J].
单修政 ;
徐世芳 .
灾害学, 2002, (03) :72-76
[7]   城市地震灾害紧急救助的时序特性分析 [J].
苏幼坡 ;
刘瑞兴 .
灾害学, 2000, (02) :34-38
[8]   关于优选城市地震避难场地的某些问题 [J].
姚清林 .
地震研究, 1997, (02) :96-100
[9]   关于城市地震救灾站优化定位问题数学解法的研究 [J].
姚清林 .
地震学报, 1995, (01) :110-116
[10]   地震救灾指挥预备技术初论 [J].
姚清林 .
中国减灾, 1994, (01) :23-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