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展的非人性效应及其克服

被引:4
作者
刘同舫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技术; 人性; 物性; 非人性; 克服;
D O I
10.14167/j.zjss.2005.04.020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技术的本性是人性与物性的自洽,技术的人性和物性统一于技术的工具性。而在技术形态的演变中,技术的本性因物性和人性不同程度的张显而失衡,技术的非人性效应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中特别突现,造成了技术化过程的种种危机与困境。圈定技术的边界,固守人的底线,以诗意化方式对待自然,建构生态社会政治,是人类克服技术的非人性效应的可能出路。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126 +1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技术及其社会责任问题 [J].
H.波塞 ;
邓安庆 .
世界哲学, 2003, (06) :67-76
[2]  
生活在碎片之中.[M].(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著;郁建兴等译;.学林出版社.2002,
[3]  
环境伦理学.[M].(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Rolston)著;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人,诗意地安居.[M].(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
[6]  
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德)绍伊博尔德(Seubold;Gunten)著;宋祖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7]  
人文科学的逻辑.[M].(德)卡西尔(Cassirer;E.)著;沉晖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8]  
文化与社会.[M].[英]雷蒙德·威廉斯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9]  
为自己的人.[M].[美]埃·弗洛姆(Erich Fromm) 著;孙依依 译.三联书店.1988,
[10]  
单面人.[M].(美)马库塞(Marcuse;H.)著;左晓斯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