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泡泡刺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季节性聚态变化
被引:5
作者:
李卫华
张承烈
不详
机构:
[1] 不详
[2] 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
[3] 不详
[4]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泡泡刺;
叶解剖结构;
δ13C值;
PEPC聚态;
酸波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 [植物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不同季节的泡泡刺为研究对象 ,利用电泳并结合底物活性染色技术发现 ,在 5月 (春季 )的电泳图谱上未出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 ;7月 (夏季 )的 PEPC分子量 473k D,为四聚体 ;9月 (秋季 )的 PEPC以二聚体和四聚体两种形式存在 ,分子量分别大约是 192 k D和 473k D。泡泡刺不同季节叶片 δ1 3C值为 - 2 4‰~ -2 5‰ ,其解剖结构无“Kranz”结构。 5月和 7月叶片中苹果酸 (Mal)含量不具有昼夜波动 ,而 9月的 Mal含量具有昼低夜高的 CAM植物酸波动特征。结合泡泡刺不同季节的天门冬氨酸 (Asp)含量以及叶片细胞液 p H的测定结果 ,可初步判定泡泡刺为 C3植物 ,但在干旱胁迫较严重的 9月 ,在水分及温度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 ,PEPC的性质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88
页数:5
相关论文